分布在我国中南和西南使用苗瑶语的民族和部分使用藏缅语的民族,他们的语言中“茶”与汉语没有关系,如:
贵州
苗语:[tcen22](黔东方言)/[ki32](贵阳次方言)/[ki31](惠水次方言)/[tci11](麻山次方言)/[ji55](罗泊河次方言),革家话:[ki13](重安江次方言),仡佬语:[mpei13](安顺话)/[mi33](山背后话)/[dji31dji31 ti31](居都话)/[khau55](红丰话),木佬语:[kou24]
湖南
苗语(湘西方言):[ci33],土家语:[a21tshe55]
广西
布努语:[tci42](另外一个词[ntsa13]是汉语借词),巴亨语:[tchi42],炯奈语:[tSi31]。布努语、巴亨语、炯奈语皆为瑶族使用。瑶族和畲族在历史上居住湖南,后来才南迁到今天的广西和广东。
广东
畲语:[khi42]。畲族一般认为历史上曾经居住在今天的湖南西部,后来才移动到今天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畲语的“茶”与苗瑶语的同源。
云南
拉祜语:[la42],纳西语:[le55],哈尼语:[la33pe33](哈尼方言)/[lo31khi55](豪尼方言),基诺语:[njo31la31],傣语:[la11](西双版纳)/[fou35leng31](德宏),拉基语:[tce35]。拉基语与贵州仡佬语关系密切。
苗瑶语和仡佬语中的“茶”,也许是古汉语“”的词源依据。
傣族属于百越系统,傣族在饮食上有许多与广西、贵州的壮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相同[3],但是在对“茶”的称呼上不同,而是与云南周围其他民族语言有关,说明傣族的饮茶习俗是到达云南之后,从周围民族学习来的,而非百越民族原来所有。
中南和西南许多民族的语言中关于“茶”的词汇,现在指的都是真茶,而在古代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真茶,二是指原始茶。当真茶迅速传播开后,有的语言借用了汉语的“茶”,有的则把原来本语言中指原始茶的词转指真茶。一些民族语中的“茶”既有固有词又有汉语借词,如云南佤语的[tcha]/[la],景颇语的[tcha35]/[pha31la31](叶子煮的粥),广西布努语的[ntsa12]/[tci42],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因为原始茶和真茶尽管都是用树叶子煮成的汤汁,毕竟真茶附带有更多的意义。许多语言中由固有词和借词组成同义词的时候,借词往往指新人的外来的东西,与固有的东西相同、相似的同时,还具有另外的特点。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