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茶”似乎与汉语有关系的如:
广西
壮语[sja31]/ [tca31]、仫佬语[tsa121]、毛南语[tsa231]、瑶语[tsa31]、布努语[ntsa12]。
贵州
布依语[tce11]、水语[tsja31]、侗语[sje11]。
海南
黎语[de33](借自海南汉语)、临高话[sa55]。
东北
满语[tsai]、蒙古语[djε:](正蓝旗)/[sai](陈巴尔虎)/[tsai](东苏尼特)、达斡尔语[tSe]。
西北
维吾尔语[tSaj]、哈萨克语[Sai]、柯尔克孜语[tSai]、乌孜别克语[tSai]、塔塔尔语[tSεi]、撒拉语[tSa]、西部裕固语[tSSa][tSSa jezi](“茶叶子”)、东部裕固语[tSa]、土族语[tca]、东乡语[tSSa]、保安语[tSSa]、锡伯语chai。
西藏、云南
藏语[tcha13]/[dja]、珞巴语[dja]、门巴语[tca35]、羌语[tSSha]、白语[tso42],独龙语[tca55]、普米语[djou13],阿昌语[tSha31]、川黔滇苗语[tShua31]。
云南一些民族语中的“茶”有汉语借词也有非汉语词汇,如佤语的[tcha]/[la],景颇语的[tcha31]/[pha31la31]。
有人认为在西周的时候,居住在今天四川的巴、蜀等小国的少数民族就将茶叶作为贡品进贡给周武王。唐代封演在《封氏见闻录》卷6“饮茶”中关于茶的记载说:“南人好之。北方初不多饮。”同时还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只溺之甚,穷日尽夜,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而蒙古诺颜山匈奴贵族墓中就曾出土茶叶。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了茶已经传入西藏的情况。
茶叶从中国输出外国有南北两条线路,南线传出的茶可以以英语的teaa为代表,而北线传出的可以以俄语的chai为代表。
南线从福建沿海输出,因此西欧语言中“茶”就是福建或潮州汉语的借词(厦门话“茶”白读为[te24],文读为[ta24],潮州话为[te55]),如英语的tea,荷兰语和德语的thee,法语的the,意大利语tè、西班牙语、丹麦语、捷克语、挪威语、匈牙利语和瑞典语的te等。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