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国力衰弱。蒙古军进犯辽东、宣府、甘州等地,英宗亲率十五万大军征讨.在土木堡被俘,官军死伤惨重。一些纳马部落也遭侵掠,金牌丧失,使金牌制无法继续执行。至于金牌停止使用的时间,明代史书说法不一。据考证以正统十四年为宜。
(四)明朝健全茶马互市贸易的措施
建立巡视监察制度:明洪武年间,为了确保茶马贸易顺利开展,对边境关卡管理很严,“守把人员若不严守,纵放私茶出境,处以极刑,家迁化外”。并不定期派踪朝廷官员巡视检查。成化年间,派遣御史巡视陕西茶事,从而确立了专职巡视监察制度。但明初,陕西马政由巡抚兼管,后朝廷准都御史杨一清奏请由巡茶御史“兼官马政茶法二事”,使御史巡视监察制度更加完善,这是明朝的一项创举。
除此,明朝还对官茶的加工、贮藏、调拨极为重视。明初,四川、陕西易马的官茶,除茶马司保藏一部分外.其余均由各州县分散贮存,这样既不利于保管,也不利于调运,经常发生茶叶霉烂变质造成损失的事故。为此在洪武三十年决定在成都、重庆、保宁、播州(明时属四川)建立四大官茶专仓保管,并在襄城、紫阳(均属陕西)建立制茶作坊,专门加工统购的官茶。为了确保运输路线的畅通,还修筑道路,增设驿站,以官运为主,商运为辅,组织军民专业运输,这些措施使官茶的贮藏、加工、运输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制度,这也是明朝的创举。
五、清朝,茶马互市贸易的衰落消亡
(一)清朝实施茶马互市贸易的原因
适应清初大规模战争形势的需要。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多民族统一国家空前发展和巩固时期。清朝初期,前朝遗臣企望复辟而据地称帝,各地反清波涛汹涌澎湃,中央政权很不稳定,大规模战争不断,导致战马严重短缺,国家财政“一岁所入,不足一岁之支”,“国家财赋大半尽于用兵”的困难局面,故沿袭明朝积极推行茶马互市贸易。
适应贯彻“因俗而治”方针的需要。为了对边疆少数戾族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因俗而治”这一统治边疆的传统思想,便成为清政府奉行不移的政策。雍正帝明确指出,要“从俗从宜”、“各安其习”。乾隆也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习。”蒙、藏、回等少数民族,自唐始盛行饮茶习俗,茶马互市贸易历代相传,清朝也势必沿袭,才能做到“不易其习”。同时,清政府鼓励“慕义驰贡”(《清朝文献通考・榷茶》),对边疆上层首领驱马来朝贡者,都以茶赏赐,“抚赏以鼓远人之心,以示怀柔之意。”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