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茶与文化 > 文学与茶

我国封建社会茶马互市贸易剖析

时间:2003-03-07  来源:茶叶网
【摘要】: 我国封建社会茶马互市贸易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在茶叶经济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顺治年间的茶马互市贸易,是在硝烟四起,政局不稳定,朝廷急需战马的情况下进行的。到顺治未年,全国统一局面基本形成。康熙亲政后,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库收入,巩固统治政权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明智而有效的政策:奖励垦荒,劳动者得到实惠,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康熙八年,实行“更名出”,把明朝藩王的土地“给以原种之人,号为更名出,永为世业”《清朝通典》。使无田的农民有了合法的土地。同时实行减兔赋税政策。除水旱灾害全免外,并在全国实行轮减,减轻农民的负担。康熙十五年(1712)又实行“滋主人丁,永不加赋”,刺激了人口增长。雍正元年(1723),诏令“摊丁入田”,即按财产和负担能力交税。既改变了赋税不均的状况,又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这些政策和措施,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复了台湾之后,全国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封建统治秩序进一步稳定,朝廷对茶马贸易开始淡化。

  康熙、雍正时期,清朝不仅控制了满、蒙民族马匹来源,而且在察哈尔和辽西设立了牧马场。乾隆年伺又在甘肃、新疆建立,以解决军马和御马的需要。同时,由于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需要内地商品的种类日渐增多,单纯的茶马贸易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朝廷又鼓吹“满蒙一家”,“内外一体”,因此,蒙、藏、回等民族商人大量涌人内地,内地商人也进入边疆,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增长,冲破了官办茶马贸易的樊笼。

  茶叶是我国出口最早的传统商品,五世纪输入亚洲一些国家。十六世纪输入荷兰和英国,十六世纪输入美洲,独占世界茶叶市场。清朝康熙中期,华茶输出价值占出口总值60%。乾隆末期(1790一1794)占出口总值88.8%。清政府对茶叶的重视已从茶马贸易转向出口贸易。

  综上所述,清朝茶马互市贸易,自康熙时期开始走向下坡,其地位和作用逐渐消失。

  结论

  一、始自唐代终于清朝中期的茶马互市贸易,历经唐、宋、明、元、清五朝,延续千年之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茶业经济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宋朝继承了古代“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的传统观念,神宗力图有所作为,富国强兵,扭转”积弱积贫”的局面。在比较了以钱、绢、茶易马得失之后,作出了以茶易马最明智决策,从此,成为定制,历代相传,延绵不绝。使唐代开始的茶马互市贸易更具特色。“羁摩”是笼络使不生异心的意思,井非以强权去制服,这是在任何制度下都会出现的。宋对茶马互市贸易价格政策是“随市增减,价例不定”和”马价分九等”,是符合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有涨落,和优质优价,次质次价的原则。公平合理、调剂余缺、互惠互利。所以宋朝每年易马达15000--20000余匹。

相关文章
推荐资讯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
冬春之交3款中药消脂茶
冬春之交3款中药消脂
服药忌用茶水服
服药忌用茶水服
饮茶十忌
饮茶十忌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