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茶叶资讯 > 政策法规

关于赴南平市政和等四县(市)对老区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2-12-26  来源:中国茶网
【摘要】: 最近我们茶学会邀请省老促会陈明枢、吕居永两位老同志偕同本会专家和工作人员,一行六人于2012年6月5日至10日,前往南平市的政和、武夷山、建阳、建瓯等四县(市)苏区、老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

  2.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发展多种茶产品和深加工,能提高经济效益。南平市许多县(市)一年只采春茶一季,不采夏、暑、秋茶,所以单产比较低,每亩平均产值也不高。其实茶树一年四季都在生长,春茶产量仅占全年的40%左右,夏、暑、秋三季产量占60%以上,不采夏、暑、秋茶太可惜了。也可以组织力量利用夏暑秋茶的原料加工其他茶产品如茶粉、速溶茶、保健茶等附加值高的深加工茶产品。延长产业链,充分发挥茶叶资源和茶企的加工机械设备的作用,提高茶叶利用率,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3.制订茶叶发展规划,重点产区设立茶业管理机构,加强对茶产业的领导。福建省人大出台“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条例要求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各地的实践证明,凡是茶业主产区设立茶业管理局,茶业的一切活动就有人抓有人管,就管得好。建议各地有条件的还是设立专业管理机构为好。将茶业的种、养、加、产、供、销一起抓起来。各县还要制定一些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扶持茶叶企业,推进茶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升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4.选择全市中心、交通要道、产茶重地,建设一个茶叶综合交易市场,将茶青、毛茶、精茶、特色茶交易和电子商务都统在一起。政府给土地、出政策,由企业出资金建设、经营管理。质检、工商、茶业、行业社团等全力 支持,通过质量标准、商品检测、市场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卫生;通过产品自由竞争,货价对比,搞好市场;通过优质服务,树立市场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洽谈 生意,直接进行交易,使茶叶生产不出远门就能将茶叶卖出去,销区经销者不要到处乱跑也能直接购买到好茶。

  5.加强“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机具、新肥料)推广,重视科技创新,抓科技促生产立于不败之地。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突出点就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各地都在学习、贯彻。南平市近几年来很重视科技工作。如武夷山市先后成立了十几家民营茶叶科研机构,结合生产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品种改良、低产茶园改造,引进新茶机,规范武夷岩茶加工环节,取得很大成绩。政和县去年举办了全省推广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机具、新肥料)项目对接会,实施“政和白茶现代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和茶叶清洁化项目,更新改造设备,引进新技术,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南平市本地的良种大多是迟芽种如水仙、政和大白茶、肉桂、大红袍等,气候又是福建最早进入寒冷季节的地区,当地良种一年的生长期就很短。近几年推广了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新选育的国优、省优新品种,如黄观音、金观音、丹桂、九龙袍、金牡丹、黄玫瑰、紫玫瑰、春兰、瑞香等许多早、中芽新品种,不但延长了生长季节增加了产量,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增添了许多花色品种,真正达到了多品种多茶类发展。

  6.抓好低产茶园改造。南平市各县(市)现有栽培 品种有的是建瓯水仙茶占80%,有的是福安大白茶占70%,单产虽高但亩产值效益低。与我省先进的华安、蕉城亩产值高达3万元或几万元,相差几倍、十几倍。为此,要抓住改造低产(值)茶园的良机,实行“三改一补”措施,更新换种,发展优新良种金观音、金牡丹等。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推荐资讯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
冬春之交3款中药消脂茶
冬春之交3款中药消脂
服药忌用茶水服
服药忌用茶水服
饮茶十忌
饮茶十忌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