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茶与文化 > 茶艺茶道

英德茶文化

时间:2003-03-11  来源:茶叶网
【摘要】: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茶文化。所谓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以茶交友被称为“君子之交”,与那种被斥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过相互的品茗而谈茶艺,“茶经”,是一种和谐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挚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间,发展到高层领导和知识界层之中,且愈有发展之趋势。

  4.茶店林立、茶叶芬芳、琳琅满目。

  英德茶店之多,令人啧啧称道,也成为市容的一道美景。不到15万人口的英城镇,专营和兼营茶店居然有189间之多,当你浏览街市,漫步街头时,到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茶庄,兼营茶叶的专柜顾客盈门,各个茶类,各种茶叶,花色品种,各种包装一应俱全,俨然是茶的世界,处处是茶的芬芳。

  5.英德人与“英德茶叶”的不解之缘。

  现代史上英德红茶与潮州柑、南雄烟并驾齐名,而“英红”品牌,更是一枝独秀,闻名遐迩,脍灸人口,历久不衰。正因为如此,英德人无论因公出外办事,参加会议或探亲访友,只要别人知道你是英德来的,都会称赞“英德红茶”和英德茶叶一番,谈及英德都离不开讲茶,似乎英德人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作为英德人和在英德地区工作的人,对此,颇有几分高兴,几分自豪和几分自信

  6.独特的“擂茶粥”。

  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一切古老的传统习俗都经受着检验而有所扬弃,好的传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保存下来并且发扬光大。英德人食“擂茶粥”的传统习惯,不但流传下来了,且演变得富有新意,被推而广之。在英德昔日民间寻常百姓家食用的“擂茶粥”,现在却登上市内一些餐馆的大雅之堂,成为推陈出新的早餐,受人欢迎,招来惠顾。

  那么,“擂茶粥”又为何如此经久不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擂茶粥”怎样制法,对人体有那些功用?据当地群众介绍,做“擂茶粥”很简单,但必须有二件特别工具,一是擂盆,二是擂槌。擂盆是一种碗状陶器,内壁满布网状沟纹;擂槌则是用一种质地坚韧的山苍子木棒做成。制作擂茶粥时,,先放茶叶(或新鲜茶青)于擂盆内,用槌磨琢成粉末,然后放入所需的配料所如生油、香炒花生仁、芝麻等,一起擂成糊状,再把刚煮熟的米粥(以不糊为度)倒入盆内,放入生盐,搅匀即可食胜用。进食“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治疗感冒之功能。过去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身体有点小毛病时,就“靠”擂茶粥治病。食“擂茶粥”原是小北江沿岸的西牛、水边、大洞、黎溪、石灰铺、连江等乡镇农村的传统习惯。发展至今天,由于人口流动和迁徒等原因,食“擂茶粥”的习俗已远不止上述地区,在市区居民中,食“擂茶粥”者也不少。

  至于“擂茶粥”的来历,相传在东汉建武年间,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南征湖南的武陵“五溪蛮”,行军途中,扎寨马头村,那里瘴气弥漫,将士感染瘟疫,纷纷病倒,正危急之中,当地一个懂药的老妇,见马援的军队纪建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十分感动,便自愿献出祖传秘方“三生汤”为马援将士治病。那老妇把生茶叶、生米、生姜放在陶制的擂盆里,倒入适量的水,用山苍子木棒将其擂成糊状,然后冲入沸水制成汤,拿给将士当茶服用,病情迅速好转,后来人们就称其擂茶。擂茶能“祛瘟避邪”,清热解暑,提神治病,帮助消化,因而广为流传,成为许多农户的主食。究竟“擂茶”何时传入英德,“擂茶粥”又始于何时,至今仍无法考证;但不管怎样,“擂茶粥”已成为英德一种文化现象和“茶文化”一项重要的内容,不断延伸和发展。

  7、喜闻乐见富有英德茶乡特色的茶艺。

  作为茶区,英德人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各种茶事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浓厚的茶叶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茶俗氛围,饮茶风尚日趋讲究,加上来自北方的、南方的、珠江三角洲的和潮汕的各种饮茶风俗的汇集交融,借鉴和选择,久而久之悟出一种以养性、恰情、讲礼的品茶崇尚;内容上揉合了潮汕工夫茶细腻的茶艺与珠江三角洲豪爽的茶风。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已由过去一般的饮茶转向讲究茶靓、茶具靓、水靓、品茶环境靓及心情靓(愉快)等“五靓”,喜欢整体完善美,形成一个品茗高雅的格调。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往往在假日或工休之余,邀同三、五知己,选一雅室相互以茶为礼,品茗啜饮,探索人生真趣。这种品茗冲泡方式,是在吸取潮汕工夫技艺的基础上逐加改进的漫漫派生出当地的一套茶艺,包括备茶、尝茶、烧水、温壶、置茶、湿润泡(温水洗茶),冲茶、冲壶、计时、烫杯、分茶(倒茶)、奉茶(敬茶)、品茶、洗杯等15道工序。品茶中也有些备有干品和水果的,以供谈笑之资,做到饮餐结合,两全其美。

相关文章
推荐资讯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
冬春之交3款中药消脂茶
冬春之交3款中药消脂
服药忌用茶水服
服药忌用茶水服
饮茶十忌
饮茶十忌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