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早已流传到国外,尤其是日本,十分注意对陆羽《茶经》的研究。目前,《茶经》已被译成日、英、俄等国文字,传布于世界各地。
陆羽的《茶经》,是对整个中唐以前唐代茶文化发展的总结。陆羽之后,唐人又发展了《茶经》的思想。如苏-曾警《十六汤品》,从煮茶的时间、器具、燃料等方面讲如何保持茶汤的品质,补充了唐代茶艺的内容。唐人张又新曾著《煎茶水记》,对天下适于煎茶的江、泉、潭、湖、井的水质加以评定,列出天下二十名水序列。张又新声称他所列名水为陆羽生前亲自鉴别口授。但实际上他的观点常与陆羽相悖,故后人认为是假托羽名讲他个人的主张。不过,张氏此作将茶与全国名水相联系,引起茶人对自然山水的更大兴趣,使山川、自然在更广阔的意义上与条结合,进一步体现中国茶文化学中天、地、人的关系,还是有所贡献的。在茶道思想方面,唐人刘贞亮总结的茶之“十德”;卢全通过诗歌总结茶的精神作用……等等,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此外,温庭筠曾作《采茶录》,虽仅四百字,但却以诗人、艺术家的特有气质,把煮茶时的火焰、声音、汤色皆以形象的笔法再现,也是很有特点的作品。至于唐人诗歌中有关茶的描写便更多了。
总之,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