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在初来江南之时,结识了时任无锡尉的皇甫冉,两人在同游江南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刻的友谊,皇甫冉是陆羽游历江南遇到的第一位虽非兄长却胜似兄长的挚友,一位真正的知己。
陆羽约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来到了吴兴,同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皎然上人相识结谊。并且他住进了妙喜寺,同皎然、灵彻等朝夕相处,尝试了一种新的客居寺院的处士生活。陆羽同皎然大师从至德初结谊以来,知道他们相继辞世,凡四十余年,友谊一直不变,情谊始终不渝。真可谓是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佛缘高情,生死超然的境界。此情此谊,堪称千古珍闻。
陆羽于唐代宗达0历八年至九年(773-774)进入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府,参与由颜真卿主编的大型类书《韵海镜源》,主持日常工作。陆羽在韵海编委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在编委名单中排在第二位,而事实上他主持了编修班子的日常工作。这足见陆羽在古汉字韵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和渊博知识,深得精通汉学的颜真卿的赏识及编委们的拥戴。这正如皎然在一首诗中赞扬陆羽的诗句所云:“戎佐推兄弟,诗流得友朋。”《韵海镜源》的编纂,先后历经三十余年,五十余名文人才子相继努力,终于大历九年(774)最后完成。这也是陆羽的一件千古韵事。
陆羽从唐肃宗上元元年于苕溪结庐至唐代宗大历中期,由于他的诚信人品,对佛学、诗词韵律学的潜心探索,特别是它的渊博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在湖州仕宦僧俗各界赢得了声望。并且陆羽亲自设计、施工的“三癸亭”茶亭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落成在好友皎然所居的妙喜寺旁边,成为当时湖州的胜景之一。
陆羽的晚年是在哪里渡过的呢?他并未返回信州上饶,而是又回到江南,选择了他临近暮年的最后一个寓居地――我国东南地区文化古城,美丽的江南水乡苏州。这里风景秀丽,向有“江南丘壑之表”、“吴中第一名胜”之誉,且有清泉可品,有丘陵之地可以种茶。
可以说,这是陆誉为其晚年休闲所选择的最佳寓居地了。陆羽评论当地的虎丘山上的石泉清寒甘美,誉之为“天下第五泉”。在此期间,陆羽还深入研究了水质对种茶的影响,用虎丘泉水栽培苏州散茶,探索出一整套栽培、采制方法。
相传,陆羽在苏州研究泉品、茶叶的消息再次传进了京城,德宗皇帝得悉后,就把陆羽召进宫去,要他烹茶。皇帝品饮之后,大加赞赏,封他为“茶圣”。这也就是陆羽“茶圣”美名的由来吧。和陆羽的谜样身世一样,他的归宿也是一个千古之谜。陆羽的好友皎然上人约死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陆羽在五年之后,也悄然逝去。但是在《湖州府志》中并没有留下记载,而在其他传记上也无详细说明。所以,一代茶圣陆羽留给了后人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团。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